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氧气治疗 >> 氧气治疗前景 >> 正文 >> 正文

隔离病房里9个重庆护士为一个孝感病人搬了

来源:氧气治疗 时间:2022/9/30
白癜风食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zjft/161121/5053105.html
00:42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熊恩平看到眼前这排蓝色氧气瓶,感觉回到了年,自己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熊恩平和另外8个护士同事是重庆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她们主要负责湖北医院隔离病房三楼的护理工作。这栋由教学楼临时改造的隔离病房,没有集中供氧设施,病人要吸氧,只能用氧气瓶。

对科室的用氧需求,送氧气瓶的工人师傅说24小时随叫随到。但为了防止感染,工人只被准许把氧气瓶放在隔离病房的一楼;将氧气瓶搬到三楼“红区”病房的任务,只能靠护士自己来。熊恩平问了一圈,眼前这群比自己小的同事没一个人搬过,用扳手给氧气瓶上流量阀这种“技术活”,更是没人操作过。随着国家对医疗机构的大力投入,医院还在用氧气瓶这种“古董”。这群以“90后”为主的年轻人,没搬过氧气瓶,也再正常不过。

疫情当下,氧气瓶“重出江湖”。新冠肺炎是呼吸道疾病,氧气是部分患者的治疗必备品,特别是对于一些低氧血症患者和需要呼吸机的危症病人。

护士正在搬运氧气瓶

一瓶氧气大概重斤,比有的女护士体重还要重。搬它?还真是一件难事!抱着走?普通人根本抱不动,圆柱形钢瓶通体上下没有提手,没地方受力;滚着走?安全规章明令禁止用滚动的方式搬运,存在爆炸隐患。

但面对病人的治疗需要,再大的困难都必须克服!

“看,把立起的钢瓶翘起一点,让钢瓶底部只和地面接触一小部分;左手扶着钢瓶头部阀门的下方固定住,右手扶着瓶体,‘搓’着走就好了。”熊恩平把护士们分批召集在一起,手把手教大家怎么搬氧气瓶。

万事开头难,花了十多分钟,

“90后”男护士陈其阳搬完了

他人生中的首个氧气瓶。

穿着全套防护服的他,

大口大口喘气,

护目镜里的雾凝成了水珠,

从镜片上滑了下来。

好在大家学习能力强,

搬氧气瓶的诀窍很快就掌握了。

男护士殷力士还在搬运中还总结出新技巧,

提高了大家搬运的效率。

搬运技巧越发熟练,

年轻人的活泼劲也表现出来了。

同事们把“90后”护士童婷婷“挪”氧气瓶的视频发到抖音上,

她们苦中作乐,

收获了网友2万多点赞!

护士刘艳现在还记得21床患者

用氧登记上的数字:瓶。

这位患者年过八旬,孝感本地人。

他除了感染新冠肺炎外,

还有慢性心功能衰竭。

医生给21床患者安排了无创呼吸机,

让他持续吸氧,

提高血氧饱和度,促进治疗。

无创呼吸机需要高流量氧气驱动。

原本正常情况下能用6个小时的氧气,

在21床这里,

几乎一个半小时就能消耗完。

算下来,21床一天最少需要16瓶氧气,

这让三班倒的9位护士付出的体力也成倍提高。

她们常常忙完几位病人的护理,

就要去为21床搬氧气瓶了。

“那段时间,一个班下来,

常常是手都抬不起来。”

护士梁婷说。

十多天后,

在高强度氧疗和药物综合治疗下,

21床的呼吸机送氧量

从最高峰的75%降到45%,

这意味着患者对呼吸机氧气的依赖度降低,

身体正在康复。

搬完氧气瓶,

刘艳有时候会站在隔离病房走廊上稍作休息。

看到楼下陆续出院的病人

与院子里那株绽放的迎春花擦身而过,

她突然意识到,

春天已经来了。

是的,春天已经来了,

我们离胜利也不远了!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编辑:陆梦阳

编审:吕湘

出品:孝感广播电视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