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河,全长公里,发源自安第斯山脉,流经秘鲁、哥伦比亚和巴西,最终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二长的河流。
复杂的水系,构成了多样而丰富的生态系统,也养育了各种千奇百怪的生物。食人鱼、凯门鳄、森蚺,仅仅听到这些名字,你可能就不禁在头脑中开始补全它们屠杀猎物时的凶残场面了。
尤其是食人鱼,这一“臭名昭著”的生物,在网络上被发酵成一种无法想象的怪兽。它们常顺着猎物流出的血液而锁定目标,一拥而上,在短短几分钟内将还活着的人或动物啃食成一具白骨,随后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不过实际上,食人鱼并没有影视剧中那么神话,吃人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在自然界,它们的牙齿紧密,锋利,为尖叶状三角形,呈单层排列在上下两块额骨上,能够轻易刺穿猎物,所以也算是一种凶残的鱼类。
人分三六九等,肉分五花三层。哪怕食人鱼打遍亚马逊无敌手,面对一种老大哥,却也得谦逊恭敬地从人家身旁游走。
食人鱼可是不敢和老大哥过招的,搞不好占不到便宜,还会把自己的牙给崩下来。
这位老大哥,就是骨舌鱼。
骨舌鱼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体长可达3米,体重公斤。它们的身体为圆柱状,细长,就像一艘移动在河中的驱逐舰。
这种鱼的鱼鳞早期偏绿,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为深红色,所以在印第安语里,它们也被称为“红色的鱼”。
老大哥之所以德高望重,是因为人家把亚马逊河“服役”的时间是真的长。它的祖先出现在1.87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那是个和恐龙称兄道弟的时代。
骨舌鱼在两千三百万年前,长成了如今的样子。正因为资格老,且一直在生物谱图中稳定的进化,它独自演变出一套完美的即攻防于一体的技能,这便是那坚硬的鳞片、骨头、下颚、及舌头。
骨舌鱼的头部由游离的板状骨组成,后面连着一片肌肉。口腔里长有一根齿状骨头的舌头。
当它在捕食时,一张大嘴,靠水压把鱼虾挤进口腔,然后用坚硬的舌头将食物压烂,吞入肚内。
如果说有哪个不知好歹的未成年凯门鳄,来骨舌鱼的地盘挑衅。它用来捕食的身体部位又可以化身武器,用三四百斤的体重汇集的蛮力,将来犯者击退。
生物学家杰里米韦德曾被骨舌鱼撞过胸口。对付河中巨兽经验老到的他,那次也被撞得不轻,经过治疗后的一个半月仍感觉疼痛,伤势就仿佛车祸中的汽车猛烈撞击到柱子上。
自然世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迫于压力,每种动物无时无刻不处于 备竞赛之中。吃与被吃的紧张感,迫使它们要不断强化自己的各种技能。
骨舌鱼不仅攻击力惊人,防御能力更为可怕,它的皮肤占了体重的10%,结实耐用,可以制造皮包、鞋子,家具。另外这柔韧性和运动能力极佳的皮肤上,还遍布一层独特的鳞片。
骨舌鱼的鳞片分为内外两层,内层是胶原蛋白纤维,外层是硬度近似陶瓷的钙化合物。
这种外柔内刚的搭配,可以帮助骨舌鱼在面对敌人凶残的啃食时,用弹性纤维将外力散掉。硬化外壳表面的细微褶皱,又使得鳞片具有延展性,不会崩裂。这堪称物理学版本的化功大法。
年,加州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好奇为什么骨舌鱼如此庞大的体型,还能在危机四伏的亚马逊河中安然无恙。他们便取了一块骨舌鱼鳞片,将红腹食人鱼牙齿刺入其中,然而牙齿刺入鳞片最外层,就直接断了。
而制作骨舌鱼食材的厨师,甚至需要用凿子凿在鱼身上,才能一点点去除掉它们的鳞片。
骨舌鱼的特殊防御特性,也给人类带来了制作轻质坚韧外衣的思路。目前,人类模仿这种特性开发的防弹衣,要比原来的坚韧40倍。
然而骨舌鱼满身盔甲,看似刀枪不入,却是一种很容易被人类捕获的生物。因为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不能在水下待太久,要像鲸鱼一样换气,否则就会被憋死。
鱼被水憋死?这简直是上帝赐给骨舌鱼的天大玩笑。
和普通淡水鱼不同的是,骨舌鱼的鱼鳃已严重退化,只能从水中获取20%的氧气。
那么,其他的氧气该怎么得来呢?当骨舌鱼需要呼吸时,它会像潜水艇一样上浮到水面,捕捉空气中的氧气,贮存在布满褶皱的鱼漂内。
鱼漂直接包裹肾脏,肾脏又与心肺相连,就这样,骨舌鱼沉入水中后,可不知不觉完成呼吸大循环。
鱼鳃无法获取氧气了,但它们还是有帮助骨舌鱼过滤 化碳的能力,这也就导致骨舌鱼不能完全脱离水源生活。
尴尬的地方来了,当骨舌鱼每隔15分钟,来到水面换气时,它就变成了一个天然的靶子,轻松被人类捕杀。
对于生活在亚马逊附近的原住民来说,骨舌鱼实在太好吃了。
早在80年代,研究者就发现,能够忍受缺氧的鱼类,肉质会更加粗糙,接近畜肉。另外,骨舌鱼没有细刺,也是成为餐桌美食的另一大优点。
随着人类的捕捞,骨舌鱼很快濒临灭绝。巴西 府不得不颁布法令,禁止在除少数地区外,商业捕捞骨舌鱼。
另外,巴西骨舌鱼在幼年时期,要通过成年骨舌鱼从额头小孔中分泌的乳汁长大。
这种乳汁含有免疫蛋白,人工根本无法合成。这也就导致人工饲养这种鱼类难上加难。
有时候,我们确实得克服一下自己的口腹之欲,否则,等到某个物种消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难以想象的影响时,一切就都来不及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