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氧气治疗 >> 氧气治疗前景 >> 正文 >> 正文

科学子刊临床前肿瘤研究不靠谱的原因找

来源:氧气治疗 时间:2023/7/23
                            

原创代丝雨奇点网收录于话题#癌症个#奇点网66个

当了这么多年实验狗,咱都知道,体外实验的结果,到了体内实验又被推翻实在太常见不过……好些癌症新药,临床前研究数据多么漂亮,到临床上还是不行,说多了都是泪。

也没办法,生理病理环境确实复杂,一个小小的条件不同,敏感的癌细胞就给你玩上七十二变了。

近期,《科学进展》杂志发表了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1],科学家们发现,癌症相关临床前研究常用的21%的氧气条件,其实会广泛地影响癌细胞的生理特征,包括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关键信号通路以及对靶向治疗的敏感性等。

在生理条件下生长的癌细胞,有可能会比在实验环境下“更高更快更强”!

先来说说癌细胞的“普遍缺氧”现状。21%其实就是正常环境中氧气的浓度,但是在我们的各种器官中,氧气浓度要低得多,通常在3%-10%[2],肿瘤内部氧气就更少啦,比如说正常乳腺中氧气水平大约6.8%,而乳腺肿瘤中的氧气只有1.3%。

其实科学家们也不是头一天发现这个问题,毕竟氧是特别关键的一个生存因素,低氧环境会通过缺氧诱导因子(HIF)调控细胞的生理,这个科研团队之前就发现,在环境氧水平下的造血干细胞(HSC)会表现出更强的分化倾向和更低的移植能力[3]。

那么癌细胞也很可能会受到类似的影响啊!这么一想很多临床前实验的结果都不靠谱了有木有~

于是今天这个研究就出现啦。研究方案稍微有点复杂,咱们配合着图来看一下。简略地说,研究者们选了两种不同的乳腺癌模式小鼠,取出它们的肿瘤,在不同氧条件下暴露1小时并分析分子标记物;为了确定环境氧水平对癌细胞影响是否持久,暴露后的癌细胞还被再一次移植、取出和分析。

实验流程

顺便一说,选择1小时这个时长,主要是因为一般肿瘤组织从手术取出、处理样品到病理学分析,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时间差不多是1个小时。

研究者们选了两个标志物,LGR5是癌症干细胞(CSC)的功能性标志物,可以代表干细胞的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以及产生活性氧(ROS)的潜力[4],TSPAN8同样是CSC标志物[5]。

好了来看结果吧,效果非常的显著啊,在病理环境——也就是5%氧气生理性缺氧(physioxia)的条件下,LGR5+细胞更多!而且这种影响还不是一次性的,再次移植后(TT)依然存在。

不过TSPAN8在两种癌细胞中均无变化

研究者们还做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缺氧条件下培养的癌细胞中,干细胞相关基因Bmp6、Zeb1、Gli2表达水平都更高。

更惹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4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