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是英文IntensiveCareUnit的缩写,也就是重症监护室。这个科室依托的亚专业名称即“重症医学”。这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产物。与其他临床医学学科相比,这个学科略显特殊,是研究损伤或者疾病导致机体向死亡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据此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与治疗的科室。
既然做科普,换个通俗易懂的说法,如同字面意思一样,就是对危重病人进行严密监测及治疗的地方。你可能从小接受的教育中,有很多关于生命是如何顽强的故事,然而在重症监护室医生的眼里,生命是何等脆弱,就如帕斯卡尔所讲,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肿瘤科医生面临的是因为肿瘤而去世的病人,而重症监护室医生眼里看到的,康复的病人都是一样的,而离去的病人却各有各的病因。至于这些病因,将在后面的科普中一一举例讲述。而之所以能有这种认识,就是建立在重症医学科医生对临床现象背后的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刻认识。而作为普通民众,你也有必要听我简单讲讲。
大多数转到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和他的家属都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也常会问“他刚才还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就这样了”“医院做个手术,怎么就住到重症监护室了”,这个世界上的每件事情都有其起因,只是没有被发现。而重症医生需要做的,就是及时去发现,并力挽狂澜。
前面借先哲的“芦苇”打比方,指的就是人的身体。但人比芦苇,可是更复杂的生物体,也因为精密复杂而脆弱,一旦严重受损,恢复起来也更显困难。人体由不同的系统和器官组成,各器官和系统统一协调工作是保持健康的物质基础。而生物体不同于机器的优点在于,生物体,机体,拥有自我调整和自我修复的功能,这就是我们医学上讲的“代偿”。在代偿范围内,机体虽然有小问题,但依然可以保持运转而不至于垮塌。然而超出了这个代偿范围,就是失代偿了,这时候系统和器官就要出大问题了。比如,有人不幸得了肺炎,外界的病原菌侵入肺中,自身的抵抗力与其发生“交战”,在这个过程中,病人发烧了,咳嗽咳痰了,医院呼吸科;病人来了发现同病房好多病友都是肺炎,但病友们在治疗过程中,医院走廊里聊聊天,散散步,生活基本还可以自理;然而有个别病友可能更不幸,他不但没有好转,还越发憋气了,最后去了ICU,用上呼吸机帮助他喘气了;这就是他出现了“呼吸衰竭”,他的呼吸系统,肺,已经难以通过呼吸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了,这就是说他的器官功能出大问题了,从器官功能不全,到了更严重的状态,器官衰竭。而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就是各种各样的器官功能障碍的集聚地。而重症医生要做的,就是要更严密的守候着这些病人,根据他们的病情,开出相应的检查和化验,然后在根据这些化验结果,在调整治疗,如此往复,以求给予病人更适合他个体的治疗方案。所以,也就是你看到的,重症监护室里面有好多屏幕,上面显示病人的各项指标;重症的病人每天要做各种检查、化验,有的药物往往也是作用更强大,更高级的,所以家属感觉住在这个病房花费更高了。骨科医生可以帮病人修复各种骨折,肝胆外科医生可以帮病人处理肝胆胰脾的问题,而医院各个科室的“全科医学”,拥有普通病房所不具备的更高级的治疗或者抢救设备,医院各个科室的、出现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障碍或者衰竭的重症病人,这些病人有其“原发病”,曾经是病人入院的“主要矛盾”,然而危重病人在此基础上,又多了器官功能障碍的矛盾。所以,在病人康复的过程中,更加充满艰难险阻。
讲到这里,你大概能明白了吧,后面我将会结合
病例,详细展开各种ICU治疗场景的解释,帮助病人家属更高了解ICU的治疗工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151.html